荆楚网消息(湖北日报) 卵巢癌为何难治?其有效的治疗方法又是什么?这些在医学界尚未找到答案的难题,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总算寻到谜底。昨日,该院一项关于《卵巢癌的基础与临床应用研究》的科研成果,通过了由教育部主持的专家鉴定,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据悉,卵巢癌的发病率居女性生殖道肿瘤第二位,其死亡率高居第一。由于该病不易早期发现,病人确诊后,癌细胞已在腹腔内广泛转移,手术很难将癌组织切除干净,成功率低,复发率很高。 经过10余年研究,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陈惠祯教授领导的课题组发现,卵巢癌之所以难治,在于卵巢癌细胞自身存在耐药性,其附着在癌细胞上一种叫“P糖蛋白”的物质,像一道保护伞,抵抗着化疗药物的进攻,直接导致治疗效果差,死亡率高。
如何躲避防线,揪出癌细胞?研究发现,“环孢菌素A”、“维甲酸”两种物质能担此使命。在化疗药物中加入这两种化疗诱导剂,可让部分癌细胞“改邪归正”。 对于惯常的卵巢癌手术方式,陈惠祯等也来了个“倒行逆施”:从阴道向腹部“由下至上”探刀,追剿癌细胞。而以往,“从上往下”的术式,难免“卡壳”,当手术刀行至盆腔底部时,因结构较深,隐匿其间的癌细胞无法彻底根除。
目前,这一“逆道而行”的手术方法已用于数百名卵巢癌患者,手术成功率由原来的25%提高到97%,5年生存率由7.8%提高到35.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