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艾滋病一词系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英文名词缩写的音译,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该病毒主要侵犯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破坏辅助性T淋巴细胞(TH或T4),使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明显低下,失去对外界感染的抵抗力,容易发生各种顽固感染和恶性肿瘤,艾滋病缺乏有效的治疗,死亡率高,预后很差。艾滋病已成为当今世界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的烈性传染病。本病主要通过性接触传播,生殖器皮肤粘膜有破损的受染机会大大增加;其次通过血液、血液制品、组织器官的移植而传播,输入含艾滋病毒的血液或血液制品,静脉吸毒者共用未经消毒的注射器,针头上带有的微量血液足以使人染上艾滋病毒;再次为母婴传播,受艾滋病毒感染的孕妇可通过胎盘的脐带血将病毒传染至胎儿,也可在分娩时及产后传染给婴儿。国外研究报道,大约1/4的HIV感染儿童在生后一年发展为艾滋病,HIV感染儿童5年存活率为70%。
二、诊断要点
(一) 临床特点 潜伏期从数月到数年不等,大都认为需5~8年,潜伏期的长短与患者本身的免疫功能、机体的状况、病毒的毒力、数量等有关。从HIV抗体阳性(HIV感染者)到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到死亡,表现为一个疾病谱,常分为以下四期。
1. 急性感染 感染上HIV后1~6周,约1/3患者可出现类似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样的症状,患者有发热、乏力、肌痛、关节痛、咽痛、厌食,部分患者躯干部有充血性的斑疹。症状2~3周可自行缓解。
2. 早期 即无症状的HIV感染期。一般无特殊症状,有的病人出现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为颈部、枕部、腋窝浅表淋巴结的对称性肿大,直径0.5~2.0cm,无压痛。取淋巴结活检或穿刺为滤泡增生。
3. 中期 除了有持续性全身淋巴结肿大外,患者出现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如易疲劳、低热、盗汗、腹泻、乏力、消瘦等。口腔及咽部粘膜常发生念珠菌感染,出现白膜。部分患者末梢血中血小板减少,容易出现皮下血肿、出血点、牙龈出血等。
4. 晚期 即艾滋病阶段。患者的一般健康状况迅速恶化,乏力,腹泻,体重迅速下降,并逐渐出现恶液质。由于患者有严重的细胞免疫功能缺陷,因此极易发生各种机会感染和恶性肿瘤,并导致死亡。
机会感染中常见的包括细菌性、病毒性、真菌性及原虫性的感染,细菌性的如结核杆菌、非典型分枝杆菌、革兰阳性化脓菌等;病毒性的如单纯疱疹病毒、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乳头瘤病毒等;真菌性的如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隐球菌、组织胞浆菌等;原虫性的如卡氏肺囊虫、弓形体、隐孢子虫等。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
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为卡波西(Kaposi)肉瘤,它发生任何组织器官,尤好发于皮肤、淋巴结、肝、肺及胃肠道,表现为棕红色、红褐色或带紫兰色的斑疹、丘疹及结节,表面平滑,无鳞屑。在皮肤上多见于胸、背部及面部,口腔粘膜内也可发生。其它肿瘤有何杰金淋巴瘤、淋巴瘤、基底细胞癌等。
由于脑细胞受HIV侵犯,患者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无定向力及无逻辑性的痴呆表现。
(二) 实验室检查
1. HIV病原学检查 从患者体液或组织中分离HIV是确定HIV感染最可靠的证据,分离HIV的技术要求高,仅在少数有特殊装备的实验中才能作。常用的有抗体检测法,可用免疫荧光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及蛋白印迹法等。也可作抗原检测,如检测HIV P24抗原等。
2.免疫学检查 做末梢淋巴细胞计数显示淋巴细胞数量呈进行性下降,做亚形计数主要是CD4细胞(辅助性T细胞,TH)及CD8细胞(抑制性T细胞,Ts)。在急性期TH计数是正常的,早期TH计数在400/mm3以上,中期降至200~400/mm3以下,晚期降至200/mm3以下,且TH/Ts比值小于1。
3. 机会性感染的病原学检查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及原虫等的检测。
早期HIV感染的诊断主要靠检出HIV抗体。对一些高危人群如发生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表现应常规作HIV抗体检测。
(三) 诊断标准 我国于1990年8月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规定艾滋病属乙类传染病,并提出试验诊断标准。1996年又组织专家作了修订,其主要内容如下:
1. HIV感染 受检血清经初筛试验,如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免疫酶标法或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等方法检查阳性,再经确证试验如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等方法复核HIV抗体阳性可确诊为HIV感染。
2. 确诊病例
(1) HIV抗体阳性,又具有下述任何一项者,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①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发热达38度℃一个月以上; ②近期内(3~6个月)体重减轻10%以上,且持续腹泻(每日达3~5次)一个月以上; ③卡氏肺囊虫肺炎。 ④卡波西(Kaposi)肉瘤, ⑤明显的霉菌或其它条件致病菌感染。
(2) 若HIV抗体阳性,体重减轻,发热,腹泻症状接近第一项标准且有以下任何一项时,可为实验确诊艾滋病病人: ①CD4/CD8淋巴细胞计数比值<1,CD4细胞计数<200/mm3。 ②全身淋巴结肿大。 ③明显的中枢神经系统占位性病变的症状和体征,出现痴呆,辨别能力丧失,或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三、治疗
对艾滋病至今尚无确切有效的药物,患者最终几乎都将死于反复的感染或肿瘤。指导HIV感染者采取健康的生活方式,使用抗病毒的药物、重建机体和免疫功能及积极治疗各种机会性感染,有增加患者的生存机会。
(一) 抗HIV治疗 抗HIV药物可分为: ①抑制HIV吸附和穿入宿主细胞,为采用能封闭CD4细胞表面能与HIV病毒相结合的受体,从而阻止CD4细胞与HIV病毒的结合。 ②抑制HIV复制酶,主要是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 ③抑制HIV调控蛋白活性。 ④抑制HIV颗粒装配成熟。 ⑤影响HIV颗粒及感染细胞的稳定性。 目前最多有的是针对病毒逆转录酶的双脱氧核苷类似物,其中最常用的有叠氮胸甙(AZT),它进入细胞后通过细胞激酶的作用磷酸化,形成三磷酸AZT,后者能选择性地抑制HIV的逆转录酶,导致HIV的DNA合成停止从而阻止HIV的复制。方法为成人每日口服400~600mg。副作用为骨髓抑制,引起全血细胞减少。其它有双脱氧核苷(ddC)及双脱氧肌苷(ddi),双氢双脱氧胸苷(d4t)双脱氧硫代胞苷(3TC)等,这些药物都能抑制HIV在宿主细胞内的增殖,但并不能消灭HIV。使用这些药物能减缓患者免疫功能的损害,延缓病情的发展,减少继发感染,增加生存机会。联合用药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性。
(二) 免疫调节剂 如白细胞介素-2、干扰素、胸腺素、转移因子等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
(三) 机会性感染的治疗 指针对各种机会感染病原体的治疗。由于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几乎所有患者能将发生机会性感染,90%患者将死于各类机会感染,因此抗机会感染的治疗是很重要的。
(四) 中医药治疗 本病早期或相关综合征常用以下辩证论治: ①气阴两伤型:治宜益气养阴。方用麦冬15g、太子参30g、南北沙参30g、石斛15g、黄芪30g、五味子10g、西洋参6g(另煎兑服)。 ②阴虚热挠型:治宜养阴清热。方用青蒿15g、鳖甲20g(先煎)、龟板30g(先煎)、生地30g、知母10g、丹皮10g、地骨皮15g、银柴胡10g。 ③心脾两虚型:方用白术10g、茯苓10g、黄芪30g、党参10g、木香10g、龙眼肉10g、炒枣仁15g、当归10g、远志10g、炙甘草10g。本病中、后期合并多种致病菌感染,总属正气虚弱、疫毒内侵,治宜扶正祛邪。如以肺系感染为主,可以百合固金汤、沙参麦门冬汤加减;如播散性病毒感染,可服解毒养阴汤加减。如发生Kaposi肉瘤者,则宜益气养阴、凉血活血、软坚散结。可试服:西洋参10g、麦冬10g、五味子15g、赤芍10g、紫草10g、土鳖虫10g、三七粉6g(冲)、生龙骨30g(先下)、生牡蛎30g(先下)。
四、预防
艾滋病病人及HIV感染者是唯一的传染源,缺乏确切有效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因此切断其传播途径,即切断通过性接触、血液及母婴三条途径的传播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播散。要遵守传统的道德标准,保持性生活的纯洁性及忠诚性。取缔贩黄制黄、卖淫嫖娼等社会不良现象。要保证血液供应的安全,避免有高危险行为的人供血;所有医疗用血,在使用前必须经过HIV抗体检查。杜绝吸毒,尤其是静脉吸毒者,对静脉吸毒者除强制性戒毒外,还应常规做HIV抗体检测。注射器、针头应严格消毒,对高危人群应采用一次性注射器具。在医疗中对提供组织、器官及精液者应做HIV抗体检测。对于HIV感染的妇女,应避免怀孕,怀孕后以做人流为宜。
HIV对环境中理化因素抵抗力不强。一般消毒剂如50%~70%酒精、5%石炭酸、0.1%家用漂白粉、2%福尔马林,2%次氯酸钠等皆可灭活病毒。HIV感染者或艾滋病病人的废弃物可采用焚烧的方法,需重复使用的衣物可用煮沸及高压蒸气消毒,不宜煮沸的物品可用2%戊二醛、70%酒精等浸泡10分钟后再洗净。家用漂白粉、次氯酸钠以及酒精等常用于污染环境及物体表面的消毒。
要加强宣传教育,进行多种形式的预防HIV传播及艾滋病知识的宣传,尤其要加强对高危人群的宣传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