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室
不孕不育
|
泌尿外科
|
皮肤性病
|
微创
|
结石
|
肝病
|
口腔
|
整形美容
|
妇科
|
耳鼻喉
|
肛肠
|
内科
|
中医
|
体检
互动
咨询
|
预约
|
会员
专题
|
资讯
|
视频
医院
简介
|
医院新闻
集团
相关科室
所有科目
男性科疾病
鼻咽喉疾病
不孕不育
妇科疾病
肝疾病
肛肠疾病
口腔疾病
皮肤性疾病
内科疾病
外科
其他专科疾病
美容
其他常见疾病
乙型肝炎
疾病概述
|
病因病理
|
表现症状
|
诊断鉴别
|
治疗预防
|
疾病概述
概述:乙型肝炎又称为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引起的肝脏炎性损害。因其可能通过性生活传播,国际上将其列入性传播疾病。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乙型肝炎无一定的流行期,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但多属散发。近年来乙肝发病率呈明显增高趋势,主要与流行状况、卫生习惯、居住条件、人群免疫水平及防治措施等有关。
病因病理
病因: 感染乙型肝炎病毒。传播途径包括:①输血及血制品以及使用污染的注射器或针刺等;②母婴垂直传播(主要通过分娩时吸入羊水,产道血液,哺乳及密切接触,通过胎盘感染者约5%);③生活上的密切接触;④性接触传播 病理: 活动期:肝活体组织学检查可见汇管区扩大有大量淋巴细胞和浆细胞浸润,至门脉周围,侵入肝小叶,形成碎屑样坏死。小叶的病损程度不均匀,常成灶性分布。 缓解期:炎症消退为完全,汇管区可残留轻度炎症反应,肝细胞坏死轻微,肝小叶结构未完全恢复,汇管区及小叶内遗留纤维组织。
表现症状
乙型肝炎的潜伏期约为30-180日。 一、急性乙型肝炎 起病较慢,常常不伴有发热。分为以下三期。 1、黄疸前期 常表现为食欲不振、全身乏力、厌油腻食物、恶心、肝区痛等症状。 2、黄疸期 自觉症状可略有好转。巩膜、皮肤出现黄染。肝脏可肿大,有充实感,伴有压痛、叩击痛。部分病例伴有脾脏肿大。 3、恢复期 黄疸消退,症状减轻直至消失。部分病例转变为慢性肝炎。 在HBV感染的基础上再感染HDV,称为重叠感染,易转变为重型肝炎,恢复后约70%转变为慢性。 体检时可见面色晦暗,巩膜黄染,可有蜘蛛痣及肝掌触及肝脏轻度肿大有压痛病情严重者可见黄疸加深、腹水、下肢浮肿、出血等
诊断鉴别
诊断: 1、临床表现 2、免疫学检查:HBV抗原和抗体阳性。 3、活动期血清转氨酶、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降低、球蛋白升高等。
治疗预防
治疗: 1、一般治疗 活动期住院治疗卧床休息,给予多种维生素严禁饮酒。 2、抗病毒治疗 中西医联合抗病毒 3、护肝治疗 预防: 防止乙肝病毒的医源性传播: (一)管理传染源 HBsAg携带者不能献血,HBeAg阳性者不可从事饮食行业,饮用水卫生管理及托幼工作。HBsAg阳性的婴幼儿在托幼机构中应与HBsAg阴性者适当隔离,HBeAg阳性婴幼儿不应入托。 (二)切断传播途径 加强饮食卫生管理,水源保护;加强各种医疗器械的消毒处理。 (三)保护易感从群 使用乙型肝炎血源疫苗或基因工程乙肝疫苗。 预防乙肝除防止医源性传播外,加强献血员和血液制品的管理这些非特异性预防措施外,主要应采取特异性免疫预防。有2种制品可预防乙肝。 (1)乙肝疫苗:控制乙肝的根本途径。血源性疫苗因原料来源不足,成本较高,生产受到限制。近年利用生物工程技术或DNA重组技术,制造出HBsAg基因工程疫苗。目前已有上亿人次接种,证明此疫苗安全有效。接种对象应放宽,凡HBV标记物阴性者均应接种。免疫途径有肌肉,皮下和皮内注射多种。但不主张臀部注射。目前多采用皮内注射3针低剂量疫苗的免疫方法。按0,1,6月程序注射基因工程乙肝疫苗5ug。 (2)高效价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某些接触后人群的紧急预防。注射2-3小时后,血循环中抗-HBs可达保护水平,2-5天达高峰,半衰期平均为24。0±3。8天。发生医疗损伤时,应在当天和1月后各注射1次HBIG,剂量为0.06ml/kg。
关于本站
|
联系医院
|
投诉反馈
|
网站联盟
|
网站地图
|
隐私声明
|
法律声明
|
人才招聘
|
特约商户
|
媒体中心
广州仁爱医院地址:
广州市中山八路93号
电话:
020-22229999
E-mail:
web@gzra.cn
粤ICP备0508552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