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肢静脉曲张是一种常见病,主要因静脉壁薄弱,静脉瓣缺损及静脉内压增高所致。最主要的发病机制是大隐静脉汇入深静脉处的瓣膜发生关闭不全,导致血液倒流,使得静脉压力增加,日积月累后引起静脉扩张扭曲,称为静脉曲张。
多发于持久站立工作和体力劳动人群,而怀孕,先天因素、长期便秘、肥胖或者慢性咳嗽者也容易引起。
下肢静脉曲张是全球性慢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之一,也是当今世界最常见的慢性疑难杂病之一,其一年四季都可发病。流行病学统计显示,女性患者发病率约为28%,男性约为20%,总体发病率大约在25%以上,个别职业如中小学教师、商场、银行营业员和体力劳动者可高达38%。而世界上约有2.5亿以上静脉曲张患者。全国至少有9000万至1.2亿患者,在各种血管疾病中,下肢静脉曲张所占的比例最大,占各种血管疾病的96.19%,双侧下肢静脉曲张占30~40%。
出现以下症状,当心!你可能患了下肢静脉曲张!
自己好像有以上症状
发病早期,多为下肢酸胀不适及钝痛感,同时有肢体沉重感,易乏力。多在久站后上述感觉加重,通过平卧、肢体抬高则可缓解。病变中后期,静脉壁受损,静脉隆起、扩张、迂曲,呈蚯蚓样外观,以小腿内侧大隐静脉走行区明显。病程长者,肢体皮肤则出现营养性改变,如脱屑、瘙痒、色素沉着等,甚至形成湿疹及溃疡。随着病情的演变,可以伴随血管走行的疼痛、下肢肿胀、淤积性皮炎、浅静脉血栓等症状。
在日常生活中,很大一部分的人对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认识不够,往往在疾病发生的时候无法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的治疗。
由于静脉出现返流患者常出现早上轻、晚上重的患肢水肿水肿加重时,会引起湿疹。
静脉壁薄弱,静脉压较高,长期供血不足会引起肌肉和脂肪组织萎缩,使曲张的组织凸现于皮下,容易引发溃疡,损伤静脉壁。
患肢皮肤瘙痒,出现糜烂以及溃疡。由于组织供血不足导致溃疡组织会变薄,皮肤发黑和发硬,直至坏死。
曲张的浅静脉易形成血栓,疼痛,影响行走,如治疗不及时,会向上或向深静脉蔓延,造成深静脉血栓。
曲张静脉所经过的区域,皮肤长期营养不良,会十分脆弱、曲张静脉一旦破裂,很容易引起大出血。
静脉曲张如果发生溃疡,形成老烂腿再患有其他疾病,严重的最终会面临截肢。
对下肢静脉曲张危害有疑问
对轻度静脉曲张、症状又不明显病例,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使曲张静脉处于委瘪状态,弹力袜的压力应远侧高而近侧低。此外,还应适当卧床休息、抬高患肢,避免站立过久等。非手术疗法仅能延缓病变进展,适用于病变局限、程度较轻而无症状者以及妊娠妇血和手术耐受力极差者。
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加剥脱术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经典手术。该术式包括大隐静脉汇入股静脉处结扎主干后行主干全程抽剥,对于曲张的分支行多个切口予全部切除。具有视野清楚、术中切除血管完整、疗效确切的优点,但也存在手术切口大、疤痕多、疼痛难忍、愈合慢、复发率高的缺点,严重的可引起下肢尤其是小腿的功能障碍及其他并发症。
广州仁爱天河医院外科主任卢斌博士带领的10余名外科专家团队,采用大隐静脉抽剥术,结合小切口分段抽剥和分段结扎术。术中先分离、切断、结扎、抽出大隐静脉,而后在下段切口以同样方法向下分段剥离和结扎曲张的静脉,直至踝部。
我的情况适合哪种治疗方式?
安全微创恢复快速
痛苦极小风险极低
显微直视不留遗漏
高效复原治疗彻底
在股动脉内侧,自腹股沟韧带向下作弯向内侧的纵行或斜行切口。
切开皮肤,皮下组织,在股动脉内侧切开浅筋膜,显露卵圆窝,即可发现大隐静脉与股静脉的汇合处。
沿静脉干分离,找出旋髂浅、腹壁浅、阴部外浅、腹外侧和股内侧静脉等分支,并一结扎、切断。
从大隐静脉后方引起一根粗丝线,在距离股静脉0.5 ~1.0cm处结扎大隐静脉。
自切断的静脉远端向下插入硬式或软式静脉剥离器。
将剥离器自卵圆窝切口处均匀用力拉出,边抽边压迫止血,整条大隐静脉可随之而出。
继续从下段切口以同样方法向下分段抽出曲张的静脉,直至踝部。
国家“863”和“973”课题研究专家
大外科科主任
微创外科手术带头人
肛肠专业博士
原广州军区157医院肛肠主任
长期从事普外科临床和科研工作,为《肛门再造》与《直肠癌外科治疗》及《中国肛肠病学》等专著参编者,在国家级医学刊物发表论文10多篇。专长于腹腔镜微创外科和显微外科,擅长甲状腺、胃肠肿瘤外科和男性不育症的诊治;在肛肠疾病、慢性便秘诊疗和肛门再造方面有很深的学术造诣。熟练操作PPH术、保胆取石(或息肉)术、甲状腺、大隐静脉曲张腹腔镜下隐睾下降术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等腔镜微创手术;各种精路造影术、睾丸多层面多点穿刺活检术等显微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