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结石病又称胆系结石病或胆石症,是胆道系统的常见病,是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又分肝内、肝外)的总称。广州仁爱医院专家分析胆结石应以预防为主,发病后应即时治疗,一般有非手术及手术治疗两类治疗手段。
胆道系统主要是为了行使运送、贮存、浓缩以及排泄胆汁的作用,因此倘若胆道系统本身解剖生理构造或者胆汁成分有所变异,则会在胆道系统任何部位形成固体结晶的“胆结石”,甚至造成胆道阻塞,更进一步刺激胆道系统衍生癌症病变。虽然,胆结石[1]是一种古老的疾病,但经过几千年的临床观察及研究,其真正导致结石的原因尚未很明确,但根据流行病学探讨,发现胆结石以及其它胆道结石在病因、临床症状、治疗、疾病预防以及治疗预后也不尽相同。胆结石是一种常见病,尤其是在20~25年龄段发病率高,胆结石还有一个特点:“重女轻男”。据有关资料统计,女性是男性的2到4倍,胆结石的形成与不良的习惯关系密切,常见的原因有:喜静少动、身体肥胖、饮食过量、不吃早餐等,多孕多产的妇女更容易患胆结石。
事实上,胆结石与肝功能及胆汁的新陈代谢有关,由于肝机能异常亦会使得胆汁成分有所改变;因此,在临床上慢性肝炎﹝尤其肝硬化﹞患者,有较高的胆结石罹患率。反之,其它胆道结石最常见的主要原因大部分是由于胆管本身发生先天性狭窄,或者胆道受到肠管中潜进细菌﹝主要是大肠杆菌﹞的感染,而使得胆道内皮细胞损伤,再加上胆汁成分变异而形成结石。
再者,胆结石成分还是以胆汁为主﹝其余包括胆固醇、胆色素、甚至钙离子﹞,而在正常的化学及物理环境下,大多数的人都不会产生胆结石,但假若个体本身饮食不当或胆道发生病菌感染,再加上排泄通路阻塞,则会使得其中过量的成分析出沉淀而形成结石。因此,在日常饮食习惯中,应该避免食用高醣类、高油脂类﹝甚至高胆固醇类﹞食物,以免使得胆汁中的三种脂类﹝胆固醇、卵磷脂以及胆汁酸﹞成分分配不均,而易析出结石结晶;假若个体摄取过多胆固醇类食物,则容易产生“胆固醇性结石”;此外,个体罹患习惯性便秘亦较易使得肠内细菌﹝尤其是大肠杆菌﹞沿着胆道上行而使得胆道发生细菌感染,如此容易生成结石;再者,根据流行病学的探讨,慢性肝炎甚至肝硬化患者,亦较易得色素性结石。
胆结石的产生和发作是以胆郁气结,湿热蕴结肝胆为病理因素。在消石的同时不可忽视肝与清肝利胆,通泄郁结,并每须配通化瘀排石之法。治疗胆结石务必须“早”,祛邪注重“尽”,即早期应用清热利胆法,使湿热之毒祛尽,而胆为中清之腑,传化物而不藏,略有所积,皆为有形之失谐=邪,治应顺之降之,通之泻之,祛其实邪,利其气机,使“结着散之,留着去之”,即通法也。结石已成则要选择有针对性的药物进行溶石化石,促使结石从体内溶化、排出,即消法。